新时高考网

强基计划和综合评价有什么不同?考生该如何选择?

强基计划和综合评价有什么不同?考生该如何选择?本文为大家详细解答。

两者分别是什么?

强基计划

国家选拔理科拔尖或基础学科(数理化生史哲等)特长的学生,培养科学家和学术人才。

综合评价

高校选拔成绩优秀且综合素质高(特长、竞赛、社会实践等)的学生,更看重全面发展。

六大核心区别

强基计划

理科成绩拔尖,尤其是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竞赛获奖者(例如省级以上奖项)。

对基础学科有强烈兴趣,愿意长期从事科研。

高考成绩需达到一本线(或特招线)以上。

综合评价

综合成绩优秀,文理均衡发展,或有突出特长(如科创、作文、演讲、艺术等)。

需有社会实践、研究性学习、校级以上荣誉等经历。

高考成绩要求稍低(部分院校可低于普通批次线录取)。

强基计划

39所985大学,是我国层次最高、关注度最高的一批院校。

综合评价

招生院校层次广,包括部分985(如南京大学、浙江大学、中山大学)、特色院校(南方科大、上海大学、上海纽约大学),以及各省重点大学(如江苏的南京师范大学、山东的山东科技大学)。

强基计划

全国招生(但部分院校按省份分配名额)。

综合评价

省属高校:主要招本省学生(如江苏、山东、广东的综评)。

全国性高校:如南方科大、上海科技大学等面向多省招生。

强基计划

基础学科为主,如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哲学、古文字学等,部分院校开放少量新兴交叉学科(如清华的“数理基础科学”)。

综合评价

专业选择广泛,覆盖计算机、经济、医学、人工智能等热门专业,部分院校开放特色专业(如上海纽约大学的国际金融)。

强基计划

高考成绩(85%)+ 校测笔试/面试(15%)

例如:孩子高考650分,校测表现优秀,可能逆袭进入清北。

注意:清北等顶尖校测难度大,可能涉及大学知识。

综合评价

一般为:“631”即高考成绩(60%)+ 校测(30%)+ 学考或综合素质评价(10%),高考成绩占比不低于50%。

各院校综合评价录取模式折算比例方式会有不同

强基计划

本硕博连读,导师一对一指导,小班授课。

原则上不允许转专业,专注基础学科研究。

提供科研经费、国际交流等资源。

综合评价

与普通批学生同班学习,部分院校设“荣誉学院”重点培养。

转专业政策较宽松,可申请热门专业。

注重实践能力,提供企业实习、创业支持。

给家长和学生的实用建议

选强基

孩子理科天赋突出,能静心搞科研,且家庭无需孩子短期内赚钱。

选综评

孩子综合能力强,有竞赛、特长或社会实践经历,想读热门专业或留省发展。

注意:成绩顶尖的考生可“双线报考”,但需避免时间冲突。

强基计划

每年3-4月报名,需提交自荐信、竞赛证书、高中成绩单。

综合评价

各省时间不同(如上海1月、山东5月),需准备社会实践证明、研究性学习报告、推荐信等。

建议:高一高二开始积累材料,高三专注冲刺。

强基校测

理科生考数理化难题,文科生考文史哲深度分析(例如清华考“《史记》读后感”)。

综评校测

侧重综合素质,如无领导小组讨论、时事评论(例如南科大考“人工智能对教育的影响”)。

技巧:提前模拟面试,关注高校往年真题。

家长常见误区答疑

“强基只能读冷门专业?”

——基础学科是科技发展的核心,未来保研率远高于普通专业,且强基生多被顶尖实验室优先录取。

“综评是不是要走关系?”

——全程公开透明,录取结果在官网公示,家长可通过“阳光高考网”查询正规流程。

“两者没录取会影响高考吗?”

——两者均在提前批之前录取,未通过不影响后续批次,相当于多一次机会!

总结:强基是“科学家摇篮”,综评是“全面发展快车道”。家长需根据孩子优势早规划,抓住升学捷径,但切记高考成绩仍是核心!

标签: 强基计划

留言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