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2025年1月选考地理科目试题评析
地理
知能素养融会贯通,服务创新人才选拔
浙江省杭州第四中学 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 耿文强
杭州市临平区教育发展研究学院 高级教师 金剑
2025年1月地理选考卷稳中求变,充分体现立德树人、引导教学、服务选才的考查功能。
一、突出人地协调,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1.聚焦中国典型素材,树立国家安全观念
面对我国生态、能源、粮食等问题,试题引导学生增强资源与环境保护意识,树立国家安全观念。如1、2题以海上风电产业为情境,促使学生探求保障能源安全的途径;5、6题通过与世界部分国家马铃薯单产比较,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粮食安全观;28题以巴音河流域草地生态系统为背景,引导学生从综合的视角辩证分析人类活动与生态安全的关系。
2.着眼全球现实问题,树立人地和谐理念
试题紧密联系现实问题,以人地关系为主线,体现可持续发展理念。如15题通过冰架面积变化,反映全球气候变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8、19题以俄罗斯战略性矿产资源清单变化,探究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措施。
二、关注学科素养,助力创新人才选拔培养
1.注重考查必备知识,着力夯实基础技能
试题全面覆盖高中地理主干知识,并考查了部分地理工具性知识,凸显地理学科的基础性和应用性。如17题地形剖面图和地图三要素的判读,通过对地图、图表解读能力的考查,有效夯实基础技能。
2.注重考查学科思维,着力培养关键能力
试题注重区域认知能力培养。如26题要求对巴西“河运”“工业竞争力”“城镇化水平”等区域发展问题,作出科学的分析和判断。试题强调综合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如27题要求从整体性角度对雅鲁藏布江河谷内“物种数量”“盛行风”“河道变化”等进行分析,实现对该地区气候—地貌—水文—土壤—植被地理系统的综合考查;又如28题“草地质量分等土壤因子评价指标”的选择,需要学生以土壤肥力构成的认知为基础,结合柴达木盆地的自然环境特征,提出独到的解决方案。
三、深化课改理念,引导教学实现价值回归
1.知能素养融会贯通,有效阐释课改理念
试题注重知识、能力、素养之间的内在联系,选择题中出现一个情境三道题的新组合,减少学生阅读量,增加学生思考时间。试题情境任务的设计,均要求在基础知识和原理掌握的基础上,运用“观察、计算、推导、绘制、分析”等基本技能予以解决,并体现对“人地协调观”“可持续发展”“国家安全”等理念的领悟,充分考查学生融会贯通的能力。如9~11题以“都市圈人口年龄结构变化”为背景,考查学生对“人口迁移、人口容量、城镇空间结构”等知识的迁移能力。
2.精心创设问题情境,强化教学引领作用
试题多样的情境创设和灵活的设问,体现了以生为本、以情境和任务为基础考查素养的评价要求。整卷试题情境和任务高度统一,引导学生在考试中聚焦情境解读,确保选拔性考试适当深度和难度。这对地理教学具有很好地引领作用,即在教学中要充分关注真实情境创设,实现深度教学,提升学生解决真实情境问题的能力,从而实现地理核心素养落地。
标签: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