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高考网

2025届强基计划报考全指导_强基计划报考指南

2025强基计划招生简章即将发布,今天用这一篇文章带大家从政策、分数线、择校定位、选专业、材料准备、校测考核、转段培养等全方位的了解强基计划。建议收藏。

2025届强基计划报考全指导

01强基政策及趋势预测

强基计划是985高校面向高三考生,在4月左右进行招生报名,高考后依据高考成绩确定入围考生参加高校测试(部分学校高考后出分前进行),再根据高考成绩及校测成绩综合折算进行排名录取的一种特殊招生方式。强基计划录取后强基生单独编班,本硕博贯通培养,转段研究生时有多种交叉学科热门专业可供选择(一校一策,以高校公布为准)。

今年多所院校宣布本科扩招,预计2025年强基计划或有更多关键领域专业强势加入,更多学校开启报名即入围的招生模式,越来越注重核心科目及综合素质优秀的人才选拔。未来强基转段培养政策进一步落实,关注度逐步提高,报名热度很可能也会随之提高。

02数据是依据,必须了解

强基计划最关键的一步就是入围!入围分数线是考生的高考裸分成绩,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成绩对照入围分数线选定符合的院校区间,所以入围分数线参考价值非常高。

强基录取分数线是高考成绩+校测成绩综合计算的出,想要参考需计算高考分数,较为复杂。

03择校定位至关重要

强基计划限报一所高校,所以在强基报考中,择校至关重要!自己的分数能报哪所高校?是冲还是保?不免让很多考生和家长陷入两难。

这问题没有标准答案,主要还是根据考生自身情况选择。成绩是否稳定?数学等核心科目成绩如何?是否有竞赛经历?是否擅长笔试?等等都是影响择校的重要因素。

04专业选择是底线

强基计划报考择志>择校!

强基计划的定位是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选拔一批有志向、有兴趣、有天赋的青年学生进行专门培养,为国家重大战略领域输送后备人才。招生专业聚焦在数理化生文史哲等基础学科,逐渐拓展到一些关键领域工科专业,本科不允许转专业。

家长需要全面了解强基计划招生培养政策,在做好个人生涯规划的前提下,判断自己是否适合报考强基计划,明确报考意愿。

如果现在仍不确定,那建议大家可以先报名试试。因为高考真的风险很大,需要一个兜底项,而报名限定时间,一旦错过就再也没有机会了。

05报名材料提前准备

就现阶段而言,明确报考意向后,要快速准备考生高三大考成绩、排名、获奖证书、个人综合素质等材料,以免报名时收集材料耽误时间。

特别是想申请清北的考生,还需要单独到高校官网填写综合素质材料,双平台报名,时间紧迫;还有想要申请清北复交南破格的考生,一旦未通过要及时转报,临时准备材料根本来不及!

个别高校报名材料特殊说明

✅清华、北大、北航、南大所有报名考生及浙大破格生需上传个人陈述;

✅复旦、浙大破格生需上传高中成绩等。

✅清华、北大所有报名考生以及上交大、浙大破格生需要双系统报名。

✅中科大、北航、南大可上传学科竞赛获奖证书及个人学科潜质的信息和支撑材料。

✅浙大还需上传诚信考试承诺书。

需要准备哪些报名材料

1、志愿表

报名志愿表包括考生个人情况、联系方式、中学就读信息、报名号及志愿选择等,是考生个人情况的综合展示。

志愿表不用考生单独准备,只需按照报名系统提示填写完成各项信息后系统自动生成。下载打印后由本人签字后拍照上传即可,系统中如无特殊要求,则不需找学校盖章(部分学校没有志愿表)。

2、个人陈述

个人陈述包括个人经历、兴趣特长、报考理由、未来的发展规划等;主要应用在高校强基初审阶段,在校测考核时会从中挖掘问题进行提问,作为与高校专业志向匹配度的依据。

因此,在个人陈述准备时主要围绕报考专业及院校来写,切忌自夸自大、浮夸,一定不要套用模板,字数不宜过短或过长,个人陈述是高校老师对考生的第一印象,一定要认真对待。

个人陈述撰写建议:

✅个人经历方面注意不要过多透露家庭情况,以免有影响选拔公平的嫌疑;

✅兴趣特长主要围绕报考专业和学校来写,如有奖项佐证,一定要写上去;

✅报考理由方面,一是要夸学校,二是要说明自己与所报院校和专业契合。

✅未来发展规划方面,要结合报考的专业方向和院校培养方案来写,最好给出一个大致的学习计划。

3、高中阶段文化课成绩

高中阶段文化课成绩是指考生高一到高三不同各阶段的期末考试成绩,主要用于高校破格审核参照及综合素质考核重要参考。

清北所有考生以及复旦大学和浙江大学的破格生报名时需要上传高中成绩。

4、学科获奖证书

高中阶段参加竞赛所获得的奖项证书等可以证明学科特长及创新潜质的材料。如:五大学科竞赛奖项、科创类竞赛奖项等。

上传相应获奖证书不是强制要求,但有奖项的考生在初审及校测中会有一定的优势。

✅中科大可上传省一及铜牌的五大学科竞赛获奖证书;

✅北航可上传不超过5项获奖证书

✅南大可上传不超过5项获奖证书

*北航、南大可上传获奖证书有限,要优先专业相关的学科竞赛高级别奖项证书,其次可上传其他证明自身综合素质的证书。

5、综合素质评价档案

清华、北大报名即需登录各高校本科招生系统填写;浙大、上交大破格生需登录高校本科招生系统填写。

此外,各院校也会直接向各省相关部门调取考生综合素质评价档案,并作为面试参考。也有个别院校,如南开大学等明确:“面试成绩根据面试情况和考生综合素质档案综合得出”。

6、其他可证明材料

其他可证明材料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材料,如:社会实践活动,省级或市级三好学生、优秀班干部等可以反映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情况的材料。

06校测用来拉开分差

因为强基入围的考生高考成绩分差很小,所以拉开分差的关键就在强基校测。一直以来强基校测难度都难于高考,清北等顶尖名校校测考核难度甚至可能达到竞赛水平,文史类所涉猎的知识仅凭高中所学更是远远不够。

这就要求同学必须有计划的学习备考,了解历年校测风格、题型、题量等,让自己更有冲击强基的可能!

07强基转段落实整体向好

目前,有多所高校公布了2021届强基生的转段情况,转段情况整体向好,培养方案得以落实。

各高校转段专业选择较多,有与所学专业相关的交叉学科专业,也有当下热门的人工智能、计算机等专业,还有可以根据自身兴趣自由选择的专业方向。甚至在符合条件的情况下可直博培养。

标签: 强基计划

留言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